1986 年,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亞西西主持了一個會議,與世界宗教領袖們為世界和平祈禱。二十五年後,教宗本篤十六世將在今年十月在亞西西與世界宗教人士以祈禱聚會來紀念這件事,命名為“真理的朝聖者、和平的朝聖者”。
在同一個月,我會在羅馬為第二屆國際工作坊及會議『人的脆弱性』擔任學術協調員。這項目是繼兩年前在耶路撒冷舉行的『生物倫理,多元文化與宗教』會議 (“Bioethics, Multiculturalism and Religion” conferences) 的跟進。
這些會議都是由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的生物倫理與人權委員會 (UNESCO Chair in Bioethics and Human Rights) 在羅馬兩間大學內舉辦的。我在這兩所大學內做研究工作。這些會議是建立固定的學術平台的第一步,為了在活躍地發展的醫學、法律及科技環境中,從不同宗教及文化的視野,推動有關人的權利與義務的對話及對生物倫理的反省。
生物科技及醫學的發展正在構成新的挑戰,單靠宗教不能時常對這些挑戰提供足夠的回應。透過對話及彼此的瞭解,我們希望生物倫理的專家們能把原本的理念帶進這些範疇中。
今次會議的議題是根據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的《世界生物倫理與人權宣言》(2005)第八條 (UNESCO Declaration on Bioethics and Human Rights):“在應用及推進科學知識、醫學實踐及相關技術時應當考慮到人的脆弱性。對具有特別脆弱性的個人和群體應當加以保護,對他們的人格應當給予尊重。”
隨著生物醫學的進步,某些個人和群體由於缺乏自我保衛的能力是脆弱的。國際生物倫理委員會作為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的工作隊伍在過去幾年已專注深化這人的脆弱性及人格尊嚴的原則。(參考近期2011, 2010, 2009報告)
在這工作坊中,我們希望從宗教的角度補充這股動力,因為世界上有很多人口都是隸屬於一些宗教傳統的。我們認識到每個傳統內都存在著其多樣性的同時,它們全都肩負保護弱小、低下階層及貧窮者的使命。
這個在十月舉行的工作坊(workshop)將由來自世界六大宗教–佛教、基督宗教、孔教、印度教、伊斯蘭教及猶太教–的生物倫理專家組成,他們會齊集在這兩天的工作坊中,討論生物倫理原則在他們各傳統中的意義和含意。
要從這些宗教傳統中找尋講者是一項挑戰。我從香港邀請到三位講者,他們會講述從佛教及孔教的視野看脆弱性的意義。
這會議期間同時會舉行一個相同主題的美術展覽。這是一個國際比賽(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的其中一部份,期望感染藝術家們思索人類生命的奇妙和憐憫的情感,及為脆弱的人創作受尊重的形象。
如同在西西里的會議,我們希望這工作坊及美術展覽,會促進各世界宗教誠懇交談和彼此欣賞的氣氛–各國間和平必需的先決條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