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讀了一本由Gilbert Meilaender 撰寫的小冊子,名為《長生不朽‧老年的倫理落差》。老化及長生不死看上去並不是與生命倫理有關的議題,而這本循道衛理神學會編寫的小冊子,為這類大家常忽略的問題,提出有深度的見解。不論是安樂死、再生醫學、甚至是增強或超人的醫學也有提及。透過討論這些議題,我們可更進一步的探討我們為什麼想要延長壽命,以及為什麼這想法是含混的。
在這本書裡面,作者以哲學,醫學和神學的角度,把議題與老化的倫理拉上關係。循道衛理神學會成功地利用由古至今不同方面的理據,由希臘哲學家、古典文學,以至當代哲學家、神學家,再加上恰到好處的心理學與醫學,紡織出一個令人信服的分析。作者更用了龐大的名人團隊,有亞里士多德、巴特、克爾凱郭爾、歌德、但丁、康德、麥金太爾和赫胥黎,去支持自己的分析。
正如書名副標題所說,老化問題充滿倫理落差。活著當然好,但我們值得為延長生命付出所有麼?既然科技的進步允許我們活得更久,我們真的需要尋求長生不死嗎?無了期的活著不會感到納悶嗎?人類忍耐的美德,如何幫助我們明白這一點呢?如果我們征服了死亡,那麼我們人類不是有危險了嗎?我們還需要繁殖下一代嗎?怎樣才算是美好、圓滿的生命?在長生不老中,最重要的是什麼?長生不死的信念會如何被衡量?
小冊子就無限期延長壽命,提出三個倫理上的看法。第一個是「完全自然」。此看法一般被科學界推崇,其中超人學派最為熱烈。據此學說,在世的生活是美好的,若能把在世的生活盡可能延長就最好不過。他們提倡以健康飲食、運動以及所有科技裝置達致此目的。活著固然好,不過也得健康才好。支持的還有那些「不朽工程」的擁躉,透過與電腦、人工智能和控制論接合,預見了沒有身體「虛擬」存在的可能性。批評這看法的人看得出這是不切實際的探索。而事實上,就循道衛理神學家所觀察,他們的目的可能並不是想達到長生不朽,而是想令死亡之秘以及已植入任何生物學組織的醫學偶然性消失。除此之外,無限期的生存會令我們脫離我們的人性,因為我們會變得自戀,也不會有建立美德的驅動力,更不會讓下一代接力。
第二個觀點,就是透過人生不同的階段視之。「青年期」是預備的階段,且往往會被介定為有好奇心和行事急躁。在另一端,「老年期」則是回顧一生得失成就的時段,且行事謹慎和相對無為。在兩者中間的就是「成年期」,即達成人生理想的黃金時間。在這個觀點下,我們能充實渡過每個人生階段,又達成一生目標的,就是成功。故此,被截斷的人生旅程,例如早逝,便是一個悲劇。如前所說,延長壽命也會破壞人生的旅程,因為「結局」也是人生的一部份。我們必須接受這個自然的人生旅程。而且,美好的一生,也包括你把你所學到的傳給下一代。
第三個則是信仰方面的觀點。生命是美好的,且永生之想法一早植根在我們裡面。但是,只有超越塵世的生命,才可達到永生。就是這樣,我們生出來就是要超越自己,在天主教的神學來說,就是「自有的永生」。與前面的觀點不同,我們的生命並不是把一系列的既定工作完成,而是在旅途中不斷遇到不同的轉變。希望是其中讓我們繼續前進的動力。而且,在生命旅途中的每一刻都是有意義的,因為每一刻都體現了我們與主的同等距離。
譚傑志神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