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倫理與藝術若似沒有什麽關係。藝術可不可以對生命倫理的問題作反省呢?
基於羅馬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生命倫理暨人權教席(UNESCO Chair in Bioethics and Human Rights) 設想為一個打開人與人之間和我們之間對話的形式,以探討影響人類生命和心靈的問題。探索建立一種對於這些人生問題——生存和死亡的思索和討論的方式。我亦是這個組織的研究員之一。
這教席意識到需要以知識和責任,充分應對新的生命倫理問題,以尊重每個人的尊嚴和權利。與此同時,有必要以創新的方式去處理這些問題,主動地預先思考和解決問題,而不是處於被動。教席旨在建立一個由多元的生命倫理學思想領袖組成的論壇。以尊重和友善的合作精神,根據2005年「世界生命倫理與人權宣言」,期望傳達一個共同的框架,去指導生命倫理原則上的應用。
由於我們的世界每天都在改變,我們的技術飛躍了界限。人體如何受這些進步的技術影響? 結果我們的下一代會經驗甚麼影響? 這一切都有益嗎?我們應否花時間和精力考慮利弊?
藝術家栽種善良的思想,通過視覺創造真與美。雖然藝術家來自不同的背景,但走在一起成為一體的方式是十分重要的。藝術促進團結。我們想邀請藝術家去探索什麼是好的和壞的、親身發現關於人類的真理、認識到弱勢群體的固有尊嚴、並捕捉良好行為的美麗,創造加深人類生活價值的藝術——藝術和生命倫理的結合。
在2010年的第一屆生命倫理藝術比賽開展了一個對全球藝術家的號召:演繹出尊重多元文化及憐憫所有人類生命的倫理意念。主題「以驚嘆和憐憫啟發對人類生命的深思」由「世界生命倫理與人權宣言」第8和第12條所構想而得來的。11件由國際評審團選出的作品,在2011年的羅馬多元文化和宗教研討會及會議中展出。紐約聯合國畫廊和休斯敦展覽場地也有展出作品。
去年又舉辦了第二屆的藝術比賽。題目是「懷著對各種文化和宗教的尊重,創作一幅影像,並說明生命科學對當世和後世的影響。~ 彰顯愛、憐憫與關懷」。比賽分為三個組:美術,攝影及13- 17歲的學生。國際評審團已從每個類別中選出五名優勝者,而學生組的最優秀作品獎更加由香港學生奪得。來自18個不同國家的藝術家提交了各種媒介和令人印象深刻的影像以作出回應。獲獎的15件作品曾在2013年12月2-4日於香港浸會大學香港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多元文化及宗教會議期間展出,亦在去年12月6-8日在於海港城美術展出。
今年2014年2月24日至3月7日也將在香港大學展出。如欲欣賞作品,亦可瀏覽www.bioethicsart.org
這是獲最佳表現獎的一幅帆布油畫,作品名稱《Casti Connubii 聖潔婚姻》畫家Giovanni Gasparro畫家Giovanni Gasparro的聲明:這件藝術作品「聖潔婚姻」,是指教宗庇護十一世一份同名的通諭。該通諭鼓勵我們尊重人類的生命,並反對優生學家的說法,指出墮胎嚴重地侵犯後代的權利與尊嚴。在畫中,有許多成人以手抓住,托住一個嬰兒。這些手代表科學對後代的保護與支特。畫家認為這些手是輔助生命的設備,而不是熱衷於否認生命的工具。新生物醫學的崇高目的,仍是所有社會和宗教人士該嚮往的目標。但是優生學理論卻在人的定義中引入了一個主觀武斷的因素。科學不得不反對那些贊同篩選人類的理論。有些人視生理或心理的特質為零件,企圖把那些零件合成一個新人。這種想法,使人極難接受 。1940年,教宗庇護十二世堅決反對優生學與反猶太主義。他在一個聖職部法令中,回答了這個問題:「有種人在身體或精神上有缺陷,不但對國家沒有絲毫貢獻,反而是個負累。能把殺害他們的行動合法化嗎?」該法令說:「不能,因為這樣做,會違反自然定律和天主的教訓。」
對這次的比賽,香港畫家靳埭強博士說:「學生組的水平很高,而且參賽者都選用了不同的媒介,風格亦有所不同。而作品中令他最印象深刻的是《我是一棵樹》,因為有很多參賽作品都以手為主題,但這作品中的「手」所表現出的感覺卻截然不同。因為作品的構圖和用色十分大膽,感性的筆觸表現出畫中的樹在 發光和發熱,擁有生命力,令人感受到作者對生命的熱情。另外我也喜歡藝術組內一幅名為《與生俱來的權利》 的作品, 很有東方宗教藝術的風格,畫面細緻的圖象呈現著豐富的層次,表現了不同宗教融和的精神。而整體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作品是攝影組的《埃塞俄比亞的阿法爾婦女》, 明亮且對比 的色彩使整個畫面有強勁的衝擊力。相中女人的表情雖然沒有歡樂,但內裏卻有深層次的人性關懷,使人感受到歌頌及喜悅 的情感,表達了人與自然的密切的關係,以及生命的存在和美麗。」
另一位香港評審黃譚智媛醫生說:「藝術比賽中的學生組通過不同的藝術媒介和設計理念,凸顯了與生俱來的同情心。 因「無性繁殖」而產生身份的喪失,可從兩幅得獎作品《是獨一無二的嗎?》及《失去面孔》中清楚看到。兩件作品都各以自己的方式及令人信服的圖像刺激觀眾的注意力,前者在中央部分,後者則在背景中。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藝術品,如果作為香港生命倫理學教學的工具,對多學科學生的學習經驗,將有顯著的幫助。」
來自美國的一位生命倫理學者兼評審Colleen M. Gallagher說:「今年的比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 ,比賽本身已是一項傑出的成就。來自這麼多的文化的作品,讓那些看到作品的人對在其他地方的人如何體驗脆弱性、對生命的疑問、表達惻隱之心、挑動我們的思考及對醫學的理解。 」
我認為藝術在生命倫理討論中能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人有話,「真善美全」。我相信,藝術在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領域表現道德,能散發一種特殊的光。
譚傑志神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